面对繁多素材到底该如何整理剪辑思路?

  剪辑师都应该知道,无论是宣传片、广告TVC、还是电影,拍摄的素材尺数要远远大于你最终母版影片的尺数,那剪辑师又是如何一步步通过自己的思路对拍摄繁多的素材进行处理的?

  在我以往的工作中,我接触过很多类型片的剪辑(上面有具体提到),每个类型的每部片子,素材都是繁多的,这也是让剪辑师十分头痛的一个环节,无一例外。

  如果你接触的影片有脚本、剧本,那你思路就会简单很多,也清晰很多,但也有影片没有脚本,更多靠剪辑师自己捋出一个逻辑来,如果你逻辑不通,再加上没有脚本,那你的影片进度、思路就会大打折扣。

  这是十分关键的一个步骤,我们都知道,素材的拍摄的顺序一定不是按照影片的故事发展拍摄,不管是广告还是电影,电影还没拍完,可能结尾就事先拍好了。

  这时候,当我们获取素材后,要进行对于素材的整理,当然这个素材的整理是有顺序的,顺序你可以参照脚本的顺序进行码放,尽管你用到fcpx的“新建关键词”功能可以对素材进行分类,但最终还是要在时间线上按照脚本的顺序进行码放你拍摄原始素材。

  这是一个有进展的步骤,首先影片大部分“肥胖”都会被去掉,但是在去掉之前,我们应该做粗剪的第一步,也就是初筛你的镜头。

  重复镜头,在拍摄演员的一个动作、大场景一个空镜头、甚至一个摄像机运动方式,都是反反复复拍摄n遍,其实这是让剪辑师挑出最好的一遍,有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场记表来识别那一条的镜头是可用的。

  但是,如果没有场记表,我教你们一种小方法,就是从后往前的顺序挑选镜头,因为往往最后两条镜头,都是导演喊“过”的!

  完成了这几步,说明你已经完成了粗剪的第一个步骤“初筛”,影片大部分的肥胖都被去掉了。

  剪辑影片架构也就是把整部影片的逻辑先剪辑出来,可能剪完很粗糙,没有混音,但是单独来看的话,起码你是看的懂的。

  所以在这个阶段,你需要剪辑师的逻辑来发挥,当然中间会用到很多剪辑方法,比如旋律感剪辑、中间抽取法、跳跃剪辑、固定镜头动作的黄金比例。

  精剪的第一步实际上是选取风格音乐,我们只有在精剪阶段才会加入音乐,很多小白都是先找音乐后剪辑,其实,这样的话音乐就会限制你影片的情感、每个镜头的尺数、甚至整个影片的架构!

  选择音乐还是要根据风格选择,先了解这段故事或者影片的情感和风格,再去选择适当的,而不是根据自己喜欢听的去选择。

  当你选好音乐后,先不要急着混音、组接,可以先对着音乐去剪辑你的镜头,音乐这个时候只是帮你“找感觉”,我教大家一种方法精剪:

  每次只剪一组镜头、每次只剪一个镜头,每次只剪辑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反复调整每个镜头的每一帧,过长或过短,这样才能出精品,不要大刀阔斧的去剪辑掉素材的一部分。

  其实一部影片中的精彩或者有创意的部分,实际上是在剪辑师剪辑过程中根据素材而创作的,并非是事先就想好的,所以我建议大家多去动手尝试,而不是用“想”去剪辑。

  当你精剪的差不多了,可以在调整音乐,调整音乐的同时,在细微调整下镜头的,好让你的影片变得更有情绪,更有节奏。

  当你确认好你剪辑的影片后(剪辑完观看2-3遍),那你就可以输出了,输出后,我建议还是要看这几个选项

  当然这些步骤中,同时也涵盖着大量的专业剪辑思维,在这里我只是很粗略的讲解了步骤,起码可以达到让你在剪辑的过程,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

  例如: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