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映的新故事:视频创作的方式是时候改变了

  「剪辑工具会像相机一样,成为我们的日常需要」。站在剪映首届创作大会的演讲台上,剪映创作工具负责人 Kiki 这么说。

  两年前,带着这个判断,Kiki 和十几个同事,在一间封闭的会议室里开发一款剪辑工具。只花了两个月,这款名叫剪映的产品就诞生了。

  也只花了两年时间,这款产品顺利完成冷启动,如今,剪映内提供的各种模板每天会被使用 5410 万次。

  Kiki 和同事们当年的判断也被验证是准确的。时下,互联网的内容形态正从图文向视频跃迁,用视频记录和表达成为日常,一款趁手的剪辑工具成为了刚需。

  围绕视频生产工具的竞速,甚至被看作是短视频之外的第二战场。过去一年,包括腾讯、B 站、知乎、百度在内,多家公司陆续发布适配自身平台的剪辑工具。

  在这个角逐视频生产力的战场上,9 月 9 日,剪映升级了自己的战力。比如在剪映 PC 端的专业版上,一连推出了专业调色、智能字幕、云草稿三段互通等新功能。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个周末,你和好友外出游玩,用手机拍摄了一堆三五分钟的视频素材,回家后你想把它们做成一个 vlog 留作纪念。

  这时,你需要一个方便的剪辑工具,能一键导入视频素材,有剪辑模板可以借鉴,不用自己费力思考如何拼接素材,并且所有操作和服务都能在手机这个小小的屏幕上实现。

  这些问题都涉及一款剪辑工具的易用性。Kiki 说,易用性是用户的核心诉求,一款好用的剪辑工具既要操作简单,功能也得具有拓展性,能同时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要求。

  要想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并非易事。通过不断摸索,剪映团队拿出的解决方案是分模块,多轨道的产品交互模式。

  打开剪影 App 后,会直接进入到视频剪辑页面,添加素材的按钮在屏幕的正上方,接着是一排功能模块,包括一键成片、拍摄、录音等等。未完成的剪辑草稿也会自动保存在这个界面。

  不同功能以模块化的形式排布在主界面。如果你只想快速做出一个假日 vlog,可以点选「一键成片」。素材导入后,剪映会为你提供多种剪辑模板,选好心仪的风格后,直接「导出」即可成片。

  如果你擅长写文章,又想知道自己的观点做了视频会是什么效果,不会视频剪辑也没关系,剪映 App 有「图文成片」的功能模块。只需要导入文字内容,剪映会自动为文字匹配合适的图片、表情包,并生成一条包含 AI 朗读、字幕和音乐的视频。

  在这些场景下,剪映重点做了两件事情。一是简化操作流程,用智能化代替重复机械的工作,以此提升创作效率。二是为创作者提供灵感,激发创意,提升创作的主动性。

  不知道拍什么,怎么拍,不知道文案怎么写,几乎是所有视频创作者的痛点。随着视频时长拉长,绞尽脑汁的痛感愈发明显。于是,今年 7 月,剪映便上线了一个创意脚本库,为用户策划视频内容提供灵感。

  这个灵感库是由剪影跟抖音、西瓜、头条的作者深度合作,首选了 Vlog、美食、旅行等垂类的优质内容,把他们的视频结构拆成了脚本当作范例,提供给其他用户参考。

  视频脚本写好,基本素材有了,一条视频的制作就进入到了后期剪辑与包装的环节。这时候,如何找到匹配的效果素材,营造好视频的氛围感,也是麻烦事。

  为此,剪映去年上线了上线了一个素材生产和共享平台——黑罐头,将素材生产的权限开给了内部、外部的设计师,目前这个素材库里,已经包含了百万量级的资源,类型涵盖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