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是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在施的最大民生工程,位于云南小江断裂带中段寻甸县境内。为提高房屋抗震能力,项目团队采用隔震技术。该技术在地下室和主楼之间设置隔震层,将输入的地震波中与结构发生共振的频率段过滤掉,以集中发生在隔震层的较大相对位移为代价,阻隔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传递。从“抗”到“隔”,是保障房建筑抗震设防策略的一次重大改变。△安装隔震垫的隔震支座
项目是江苏省重要的民生工程,为适应因当地温度、湿度、地震和地基等因素对建筑物产生形变或破坏,项目研发石材幕墙抗震缝结构技术,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该技术采用弹簧锚固与构件连接相结合的办法,解决石材幕墙抗震缝的结构安全问题。地震时,两侧建筑墙体产生相对无规则的剧烈运动,伸缩缝部位石材能适应各个方向变形,不易被挤压破坏脱落。△弹簧锚固与构件抗震技术图解
项目是广东省的重点项目,为AAA级装配式建筑,集应急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数据化于一体,建成后将成为全国一流的应急指挥中心。为强化建筑抗震防灾能力,项目通过弹簧自身的拉压调节,组合出了一种新型的、集拉压一体的拉压弹簧系统,有效地对地震波进行耗能,在建筑结构上满足了“8级抗震、14级防台风”的要求。△双层调谐质量阻尼器(DTMD)减隔震系统应用
项目是海南省拓展航空事业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建成后将加速海南省构建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作为对外交流窗口,实现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的双赢。机场主楼中心区采用隔震技术,隔震层由铅芯橡胶隔震支座、普通橡胶隔震支座、弹性滑板支座组成,可使地震作用降低60%以上。航站楼抗震等级高、场地条件复杂,可对标世界一流机场。△位于基础顶处的隔震支座
项目作为海南省2022年第六届运动会主场馆,具有结构体系复杂、人流高度密集、使用年限长等特点。为实时监测钢结构的工作状态,预测地震灾害,项目团队应用钢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在结构或周边环境布设传感器,可实时判断当前结构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该技术可预测地震等灾害发生趋势或风险,提前发出预警信息,为结构运营维护提供决策支持。△钢结构健康监测传感系统
项目T1塔楼高450米,是江苏第一高楼。项目在国内首次应用新型调谐液态阻尼器(TSD),可通过安置在楼顶的1300立方米高位重力水箱中的内部液体天然流动性,消除建筑物在风荷载及地震时的振动,有效改善超高层建筑风振舒适度,降低结构风荷载,缓解结构疲劳,延长建筑使用寿命。根据台风过境实际测试,塔楼最高使用层10年重现期风致加速度减少30%。△新型调谐液态阻尼器
项目塔楼高达369米,为国内首个运用异形非对称调谐液态阻尼器抗风振技术的超高层项目。当强风来袭时,通过选择合适的箱体尺寸和液体深度,将液体晃动的频率“调谐”至结构的自振频率。利用结构的共振响应,并通过箱体中使用的桨柱装置来增加湍流消耗能量的流体阻力,能量进而由箱体的阻尼装置耗散,把强风加在建筑物上的加速度大大降低。△异形非对称调谐液态阻尼器
作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10+2”重大工程,建成后,项目将作为国际人居节和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的永久会址。屋面防水层采用防水性能优越、耐久性强的TPO防水卷材,螺栓孔采用丁基橡胶垫密封,可最大程度保证防水可靠性。同时运用BIM软件参数化建模技术,结合屋面构造层次和屋面板的适应性与钢结构的理论模型匹配进行微调,实现有效防水。项目获评了国内防水奖项最高奖——“金禹奖”金奖。△部分单体金属屋面系统构造
作为浙江省“十三五规划”机场建设重点配套工程,项目包括货运综合体及其综合配套工程。为解决项目消防难题,项目设置集防火隔离带、部分防火墙、部分洞口水幕、独立排烟于一体的消防系统,库区与厂房之间设置防火墙,配置双道特级、双轨无机布防火卷帘,有效解决消防难题。项目成功打造“功能综合、业态综合、运营综合”三位一体的高效、灵活、前瞻性航空货运综合大平台。△货站综合体与室外汽车平台首层防火分隔示意图
江苏省南京禄口机场T1航站楼改扩建项目国内首个大型场馆异形曲屋面避雷带安装技术
项目是国内首个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改扩建项目。屋面为异形曲面,传统避雷带安装支架技术极难满足与屋面等距平行技术标准。项目采用水平方向旋转和支撑调节杆的垂直方向旋转,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屋面造型以及工程安装要求,有利于实现避雷带支架样式和尺寸的统一。建成后,将为避雷带支架标准化、批量化生产创造条件,有效提升建筑物防雷安全系数。△异形曲屋面避雷带安装技术同自然灾害抗争
素材来源:企业文化部,科技与设计管理部,中建一局、二局、三局、四局、五局、八局,中建装饰,中建安装,中建科技
原标题:《5类10项科技“利器”守护美好家园!→中国建筑科技赋能防灾减灾丨科创新动力》
阅读原文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