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世界都是你的绿幕:这个视频抠图换背景的方法着实真假难辨

  绿幕是影视剧中抠图、换背景的利器,但如果不在绿幕前拍摄,我们还能完美地转换背景吗?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最近就上传了这样一份论文,不在绿幕前拍摄也能完美转换视频背景,让整个世界都变成你的绿幕。

  从作者给出的 demo 可以看到,他们的方法效果非常惊艳,即使视频中的人疯狂甩头发也没有影响合成效果:

  在论文中,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创建蒙版(matting)的新方法。多数现有的蒙版方法都需要以绿幕为背景,或者手工创建一个三元图(trimap)。当然,也有些自动方法不需要三元图,但效果会很差。本文提出的这个蒙版方法也不需要三元图,但抠图、换背景效果要更好。

  当然,达到这么好的效果是有条件的。除了原始图像/视频之外,研究者还要求拍摄者多拍一张不带人物的背景图。这一过程要比创建三元图节省很多时间。研究者用对抗损失训练了一个深度网络,用来预测蒙版。他们首先利用带有 ground truth 的合成数据训练了一个具有监督损失的蒙版网络。为了在不加标记的情况下缩小合成图像与真实图像的差距,他们在第一个网络的指导下训练了另一个蒙版网络,并通过一个判别器来判断合成图像的质量。研究者在诸多图像和视频上测试了他们提出的新方法,发现这一方法显著优于之前的 SOTA。

  在关于这一论文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潜在的应用场景,比如 vlog(云旅游)、视频会议等。

  对于广大「烟酒僧」来说,如果导师下次再让你发一段在实验室工(摸)作(鱼)的视频,或许也能用得上呢。

  系统的输入是一张图像或一个视频,图像/视频中的人站在静态的自然背景前,此外还需输入一张纯背景图。背景图的获取很简单,只需要让人物走出取景区域,然后操作曝光、焦距都已固定的相机进行拍摄(如智能手机相机)。对于手持相机,研究者假设相机的移动幅度很小,利用单应性(homography)将背景与给定的输入图像对齐。从输入中,研究者还提取了目标人物的软分割。对于视频输入,可以添加临近的帧来辅助生成蒙版。

  研究者首先在 Adobe Matting 数据集(只用不透明物体的图像)上训练了一个深度蒙版网络。该网络将带有人物的图像 I、纯背景图像 B』、人物 S、相邻帧的时间堆栈 M(可选)的软分割作为输入,输出则是一个前景图 F 和一个前景蒙版α。为了生成 S,研究者应用了人物分割、腐蚀(erode)、膨胀(dilate)以及高斯模糊。在处理视频时,他们将 M 设为 I 前后相连的两帧。设两帧间隔为 T,则选取的相邻帧为 {I−2T , I−T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