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东地区最大物流集散地到全市首个绿色低碳园区12年后春风又“绿”王家湾

  龙虎网讯 轰鸣的引擎,拥堵的卡车,卸货装车时纷飞的尘土……十余年前,坐落于紫金山北麓的王家湾物流园,时常得见这样物流车辆往来奔忙的场景。随着物流园于2010年前后撤出,该地块一度停摆。为平衡经济、生态“两本账”,2019年起,玄武区联合市交通集团,引入朗诗打造绿色总部园区,项目主体结构已于日前封顶。从清退到重启,12载光阴流转,王家湾也翻开绿色“新篇”。

  自西向东穿过玄武大道,紫金山翻涌的绿浪渐行渐近。在麓北山脚,9幢独栋建筑组团林立,与不远处的山幕融为一体。近日,记者来到朗诗绿色中心总部园区项目现场,见建筑主体结构已封顶,工人正在对建筑内部进行施工。

  绿色总部园区,到底“绿”在哪里?记者从朗诗地产总裁助理兼南京公司总经理徐爱兵处了解到,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规划建设9栋总部楼宇,建设过程中综合采用零碳建筑、海绵园区、智慧园区等绿色低碳建筑技术,这在全市载体建设中尚属首例。

  园区1号楼,即是一栋“零碳建筑”。“规划前,我们会做建筑环境的模拟分析,让设计方案更加优化。”项目营销负责人李友欢介绍,比如通过分析,建筑通过采光中庭设计,保障自然采光穿透楼层,同时全年可实现117天自然通风,减少空调开启时间约1/3。除使用被动式建筑节能手段外,还采取太阳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超高能效设备、智慧管理平台,让建筑不“耗能”,反“增能”,实现运营零碳排放。

  据了解,1号楼全年耗能为32万千瓦时,建筑主体光伏系统全年产能为33万千瓦时,全年累计产能大于耗能。以一年为计,园区全面可减碳1400多吨,相当于种植7.8万棵大树。

  “绿”的不仅是园区。过去,王家湾物流园交通区位优越,可辐射至苏、浙、皖、沪等省市,还建有海关监管点、大型理货仓库、集装箱露天堆场等设施,物流产业高度发达,最多时曾有上百家物流企业入驻,因而有着华东地区最大现代物流“航母”之称。

  当前,正值全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大力推进、“双碳”道路优化调整与形成之际。这一背景下,定位绿色总部园区的朗诗绿色中心,在产业定位上也树起“绿色”旗帜。“项目以‘绿色’为名,不仅指代载体,而是将绿色渗入项目。”李友欢说,朗诗绿色中心项目一期已引入朗诗控股集团3家上市公司总部,以及南京交通产业集团总部。

  以“绿”引“绿”。记者获悉,该项目预计年底投入使用,招商工作也已正式启动,计划推出4栋总部办公楼宇,面向上市公司、绿色产业链及其他领域总部企业重点招商,提供一站式的健康、低碳定制解决方案。李友欢介绍,园区也将加强与新基础设施建设、减污降碳、新能源、新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龙头企业的合作与融合,强化绿色循环经济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总部经济与产业协同效应。

  除有着“绿色”这一鲜明标签外,朗诗绿色中心项目还有另一个身份——项目所在地块,是2013年南京被原国土资源部确定为首批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后,获批的首批低效用地之一。王家湾的绿色转型,背后也是多元主体共同盘活低效用地的成功实践。

  过去,传统低效用地再开发大多依靠政府主导,通过征收、拆迁、整治等盘整土地,不仅为政府财政带来较大压力,也制约了项目市场化发展方向。近年来,南京市及各区在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限制上进一步放宽,从范围模式、工作程序、用地政策、激励举措、保障机制等方面全面优化,鼓励地块产权人通过更新改造、业态调整、环境整治等多种方式盘活低效用地。

  低效用地再开发涉及土地性质、规划、住建等方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