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去哪座城市?哪些城市有望成为“潜力股”?

  一种流行观点认为:“选大学一定要选一线城市。”这句话虽然并不一定完全准确,但也确实反映出“城市”这个变量,已经成为左右千万考生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毕竟,大学所在城市的教育资源、经济活力,与求学、就业乃至生活等息息相关。

  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创纪录的1193万人,按照去年本专科录取率92.89%测算,即将有千万考生跨越高考门槛,开启人生新的阶段。选择哪一所大学、去往哪个城市,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后一关”。

  一种流行观点认为:“选大学一定要选一线城市。”这句话虽然并不一定完全准确,但也确实反映出“城市”这个变量,已经成为左右千万考生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毕竟,大学所在城市的教育资源、经济活力,与求学、就业乃至生活等息息相关。

  为此,我们试图从高教资源、人口流向、发展潜力等维度,提供一份城市选择指南。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底,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759所,其中本科院校1270所、高职(专科)院校1489所。

  地域分布上,北京以92所高校名列榜首,武汉和广州紧随其后,高校数量均为83所,是全国高等教育资源最富集的地方。此外,重庆、郑州、上海、西安、成都、天津、长沙分列全国第4-10位,高教资源实力也不容小觑。

  单看本科院校,北京(67所)、武汉(46所)、西安(44所)位列全国前三,上海(40所)、广州(37所)、南京(34所)、天津(31所)、成都(29所)、杭州(28所)、哈尔滨(27所)、南昌(27所)及长春(27所)同样位居前列。

  今年初,全国第二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共147所高校入围。其中,北京独占34所,上海和南京分别为15所、13所,西安、武汉、成都及广州则各有7所。

  上述格局,基本呈现出全国高等教育的“高原”和“高峰”。从中可以看到,高教强市无一例外均是直辖市或省会城市。

  这也不难理解,省会城市作为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仅在高等教育布局早期尽享红利,其各种资源的聚集也为高校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过去多年,高校与城市共生共荣的关系已经深入人心,但整体而言,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跟城市的实力并不完全匹配。

  作为一线城市中的“特例”,深圳目前共有8所本、专科层次高校,其中本科院校5所,相比另外三个一线城市差距依然明显。即便与大连、青岛、厦门及宁波等同类型城市相比,也毫无优势可言。

  不过,凭借雄厚的财力和产业基础,深圳近年来“疯狂建大学”,不仅成为“双一流”高校异地机构设立最多的城市,也凭借南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