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时间线点,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北斗大桥下,小马扎和文艺风的“肥喵茶档”招牌,准时出现在沿江马路。音响放着周杰伦的新歌,档主阿喵和男友在打开的车尾厢旁,制作饮料,不时给顾客递上柠檬茶、苏打水。
无独有偶,在离广州1600公里之外的山东菏泽市佳和购物广场的后街,夜幕降临,一辆辆私家车按规定有序停靠在写字楼中间的空地上,后备厢打开,一家家微型店铺就张罗起来。
上述新兴业态有个响亮的名字——“后备厢”集市。在稳经济、保就业、促销费的当下,“后备厢”集市成为不少地方探索发展与提振夜经济的创新方式。
“后备厢集市”起源于英国,近年来也开始在国内一些城市流行起来。与传统的街头巷尾的地摊夜市相比,它不仅位置灵活、调整方便,不会阻挡交通要道,而且在风格上更多元、时尚。
在我看来,“后备厢”集市颇有点传统集市时尚版、流动摊贩升级版的意味,很多场景,也似曾相识。比如,在南方地区存在久远的“天光墟”,穿梭于各城市街巷的“走鬼”,等等。“后备厢”集市的特点在于从业者以年轻人居多,咖啡、茶、饮料及特色手工是主要的售卖品,光顾者也多为年轻一族。
而在疫情的影响下,在地方政府提倡发展夜经济的背景下,“后备厢”集市还有着更多元而丰富的意义。
对从业者来说,在集市摆个小摊,可以补贴家用,尝试一种不同的创业和经营方式。档主以女性居多,一定程度可以提升她们的收入,改善生活。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看,近三年疫情时有反复,当一个地方疫情消退,防控措施逐渐宽松,人们对“面对面”消费、社交生活有较大需求。“后备厢”集市的出现一定程度弥补了上述需求,它本身自带年轻、时尚标签,比较吸引年轻经营者和消费者关注。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当前就业形势复杂严峻,此举可引导年轻人进入看似传统的生活服务型行业,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而且,“后备厢”集市是城市非正规经济、市民灵活就业的重要范畴,值得鼓励与推崇。
在特定街区引入“后备厢”集市,进而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与参与,还是活化街区的重要途径。“后备厢”集市主要利用步行街、广场、商场周边等城市公共空间,虽然打破了原有的秩序和规范,但可以经过一定的规范和引导,形成城市消费空间的混搭和多元,造就城市的丰富和活力。
在保证防疫安全、食品安全的情况下,在不影响交通及附近居民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各地不妨多培育一些“后备厢”集市,让城市多一些烟火气,让夜经济活起来。
一个城市,既要有高大上的购物中心、高档商场,也要有平民化的集市、摊点。参差多态、互为补充,更符合人们的消费习惯,更能体现城市特色。(作者系广州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责任编辑:王磊 图片编辑:金洁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