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中老铁路(武汉-琅勃拉邦)国际货运列车首次从阳逻国际港铁水联运示范基地出发。
奋斗的征程总是在前后相续中迎来新的出发,历史的赶考总是在接续奋斗中书写新的答卷。
日前,武汉阳逻港铁水联运示范基地全面实现多式联运和综合物流业务线上化运作,标志着阳逻国际枢纽港多式联运服务能力插上了数字的翅膀,为武汉长江航运中心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高质量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注入了新动能。
党中央指出,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近年来,湖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旗下长江新丝路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中部地区多式联运服务支撑者、成长型中小物贸企业服务商、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实践者,通过建设物贸资信“四流融合”的综合平台,打造公铁水空“四网集成”的现代物流集成商,持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实施高质量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经济便捷、智慧绿色、融合联动的现代物流体系。
“答好省委、省政府交给湖北港口集团的时代答卷,我们一方面提高认识、一方面积极行动。”长江新丝路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作为省属国企下属企业,公司正将湖北所需、企业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有机结合,找准企业在湖北发展大局中的定位,乘势而上、顺势而为。
围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宗商品战略中转基地”的目标,长江新丝路公司紧密围绕建设供应链集散点来“赶考答题”。
依托既有地在集团港口、场站、仓储进行装卸、运输、堆存的业务,将物流、贸易、金融、平台等服务链条延伸,提供全程物流服务、数字增值服务,以及时、准确、全面掌握货物交割主体资信、资金和货物信息,提升供应链管控能力。同时,用好金融活水,以真实物贸业务背景帮助企业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不占企业授信额度、不影响企业资产负债率,金融机构审核无误后即可放款,提高资金周转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大大提高了生产、贸易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便利企业开展后续的经营活动,围绕物流优势节点升级供应链业务,将单一服务节点转化为产业集散点。
推进在不同产业领域的供应链模式创新,将湖北港口集团所集聚的港口、铁路、仓储等资产、资源进行优化赋能,通过创新模式输出和产业互联网搭建,将其转化为储运贸一体化、第三方物流、货运平台等供应链发展优势,为传统意义上的“老基建”点石成金,成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现代供应链的重要集散点。
长江新丝路公司依托自主知识产权的“云上多联”智慧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搭建起面向多式联运经营人服务的信息平台,通过全方位物流信息化服务建成多式联运物流管理平台,实现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主体、一份多式联运合同、一张电子化单据、一种结算费率、一票到底。
建成这样智慧、高效、顺畅的多式联运信息化平台,核心是什么?答案是“一单制”。
基于物流信息提供“一单制”提单管理,通过水运、铁路、公路相关参与方签订多方协议、达成多式联运业务共识,基于可靠的货物流转信息,线上结合线下对各环节物流单证进行签发登记、流转公示、联合授权,使多式联运一单在实际应用中接近物权凭证属性。
作为首批通过考核验收的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工程运营主体,长江新丝路公司以一单到底的联运创新模式,实现了长江中游铁水联运率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