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初上,十几辆私家车在高新区万达广场外一字排开;另一边,在文化东路ccpark门前广场处,也有十余辆私家车围成口袋状……车主们打开后备箱,开始准备货物,挂上自己的摊位招牌,支起几张桌椅。当星星点点的装饰灯带亮起时,后备箱市集便开始了。
“6月24日、25日两天至少有两个商业体在组织后备箱市集活动,不论是人流量还是成交量都比较可观,”ccpark品牌推广宋淑怡告诉新黄河记者,“参加后备箱市集的人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全职、兼职和为实体店引流。”
“济南的后备箱文化还处于萌芽阶段,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将它做得更好,而不是昙花一现”。凤尾厢载文化联盟的策划人刘振认为,“车载文化也是街头文化的一种,谦逊、简单、快乐应该是它的内核。”
24日晚上11点,夜晚的喧嚣逐渐退去,不过刘振并没有闲下来,他要挨个问一下摊主今天的交易情况怎么样,还要和商场工作人员对接,“今天的供电好像不太稳定,很多摊主取水时也不方便,而且没有垃圾桶,我们收摊后清理的垃圾无处堆放······”
36岁的刘振是车载文化里的“老人”,他经营着一处面摊,因为招牌叫柒,他也被朋友称作“柒哥”。“我是从2016年开始就在街头做担担面,那时还用三轮车,后来买了现在的这辆面包车,之所以想做一个车载文化市集,主要是因为这么多年积累了很多朋友和老客户,就想大家是不是可以一起做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经过刘振和朋友的努力,他们自己的品牌“凤尾厢载文化联盟”成立,目前有19位车主,大多是85后到95后,其中又以95后左右的年轻人居多。
和刘振相比,小何是刚加入车载市集的新人。“小何超甜”的经营者小何,今年22岁,刚刚大学毕业从成都回到济南。不论是考编制还是进职场,从来都不是小何的选择,“车载文化对我来说就是自由和快乐”。记者看到,每当有顾客前来,小何便站在车前招呼、推荐;人少时,她便穿梭在其他摊主之间,饿了吃一碗柒哥的面,渴了喝一杯“格物屋”的冰饮、分享一份自己做的“提拉米苏”。
“格物屋”的经营者是两个人,小宝和小灰。他们主要卖咖啡,偶尔也会卖茶,两人既是同事,又同是露营爱好者。说到参加车载市集,小宝说,“我们经常露营,也是这种形式,但是现在有一些露营的场地情况参差不齐,我们就想有一个朋友一起玩的‘根据地’,车载这种形式恰好满足了需求。”
刘振觉得,车载形式的路摊与人们常说的夜摊是两件不同的事,更不是夜摊2.0版。“我们更多的是以朋友的形式接触,用车载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性格和特色,也希望更多的人能放下手机,来到室外展示自己。与其说这是交易,交际其实更恰当一些。”
小宝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