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丨发射升空!圆满成功!神州12号素材大赏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按计划,神舟十二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核心舱,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驻留约3个月后,搭乘飞船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

  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6月17日凌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广场举行。

  6时32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李尚福下达命令,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即将开启为期3个月的飞行任务,并将成为中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阶段后的首批太空访客。

  按计划,神舟十二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

  4月29日,长征五号B火箭成功发射天和核心舱,拉开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的大幕。5月29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30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和天和核心舱顺利实现快速交会对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成为首个停靠空间站核心舱的航天器。

  天和号核心舱发射质量22.5 吨,是我国目前发射的最大的单体航天器。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质量13.5吨,若再加上8吨级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总质量将达到约44吨,成为中国目前在轨运行质量最大的航天器组合体。

  按照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我国将连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发射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未来随着实验舱的发射,空间站组合体的质量也将不断增加,纪录也将不断刷新。

  此次神舟十二号搭载了3名航天员,分别是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聂海胜担任指令长。这是聂海胜第三次执行飞行任务、第二次担任指令长。聂海胜在1998年1月入选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3年9月,入选神舟五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05年10月,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2013年6月,聂海胜再度出征,执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并担任指令长。

  神舟十二号任务成功后,聂海胜将成为继景海鹏之后,中国第二个“三巡苍穹”的航天员。景海鹏曾执行“神七”、“神九”和“神十一”飞行任务。而且此次根据此次任务计划,三名航天员将在轨驻留3个月时间,加上之前两次飞天经历,聂海胜也将成为目前中国在轨驻留时间最长的航天员。

  对于第三次出征,聂海胜向媒体表示:“我已年过半百,但为航天事业拼搏的心依然年轻。只要国家人民需要,我会勇往直前!”

  神舟十二号任务成功后,聂海胜将成为继景海鹏之后,中国第二个“三巡苍穹”的航天员。

  据悉,此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新增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径向交会对接和180天在轨停靠能力。此外还改进了返回技术、进一步提高落点精度,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

  所谓交会对接,是指两个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会合并在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这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是实现空间站和空间运输系统的装配、回收、补给、维修、航天员交换及营救等在轨服务的先决条件,复杂度高、精准度高、自主性要求高、安全性要求高,被形象地称为“万里穿针”。

  在神舟十二号之前,神舟飞船及航天员已经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和手动交会对接技术。2011年11月,神舟八号成功完成了与天宫一号的两次自动交会对接。

  2012年6月,神舟九号在航天员刘旺的操控下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手控交会对接,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的国家。

  在近地快速交会对接技术上只在天舟货运飞船上进行了验证。2017年,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快速交会对接在轨试验圆满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近地快速交会对接的国家。上个月发射的天舟二号也采用了快速交会对接。

  载人飞船采用快速交会对接主要有三个好处:从人的方面说,可以缩短航天员在飞船狭小空间中滞留的时间,几个小时就能抵达空间更大的空间站,减少航天员不必要的体力与精力付出,使太空飞行变得更加舒适。

  从任务角度来说,快速交会对接还可保障科研用品,特别是生物制剂等无法经历长期运输的货品尽快送达空间站,这对某些试验可能是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

  从安全的角度来说,如果空间站等航天器突遇紧急情况,快速交会对接可以快速地对故障实施抢修与紧急救援等工作。

  根据任务安排,神舟十二号飞行中,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完成四个方面的主要工作:

  一是要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包括天和核心舱在轨测试、再生生保系统验证、机械臂测试与操作训练,以及物资与废弃物管理等。

  二是要开展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包括舱外服在轨转移、组装、测试,进行两次出舱活动,开展舱外工具箱的组装、全景摄像机抬升和扩展泵组的安装等工作。

  2008年9月27日,翟志刚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密切配合下,完成我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任务,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根据央视新闻报道,本次飞行任务将安排两次出舱活动,刘伯明和汤洪波各执行一次。

  三是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进行空间应用任务实验设备的组装和测试,按程序开展空间应用、航天医学领域等实(试)验,以及有关科普教育活动。四是要进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按计划开展日常的生活照料、身体锻炼,定期监测、维持与评估自身健康状态。

  2013年6月11日,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三名航天员执行神十任务,这是首次应用性飞行,王亚平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

  四是将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着陆场从内蒙古四子王旗调整到东风着陆场,首次开启着陆场系统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救模式。上述这些技术的突破与能力的验证,将为后续空间站建造及应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

  2020年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与之前“神舟”飞船返回舱着陆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不同,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将在东风着陆场着陆,这也是载人航天计划实施以来,东风着陆场首次迎来载人的飞船返回舱。

  2016年,我国首次启用东风着陆场,圆满完成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搭载的新一代载人飞船缩比返回舱搜索回收任务。2020年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东风着陆场紧邻巴丹吉林沙漠,着陆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地形地貌以沙漠、山地、草湖、戈壁为主。

  根据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卞韩城介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功能最为齐全的航天发射场,主要任务是发射卫星和载人飞船。但大家可能不知道,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船的着陆场,今后航天员会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最后又返回降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总而言之,此次神舟十二号任务作为我国空间站建造的首次载人飞行,承上启下,十分关键,不仅意义重大,而且看点颇多。

  专家介绍,进舱之前,航天服需要通风,航天员手中提的小方箱子就是一个手持的小型便携通风装置,带电源和风扇,为航天服提供一定的通风量,来保证人体的热舒适性。

  6月16日上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剧透了三名航天员的太空生活:“天和核心舱提供了3倍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航天员活动空间,配备了3个独立卧室和1个卫生间,保证航天员日常生活起居。航天食品方面,配置了120余种营养均衡、品种丰富、口感良好、长保质期的航天食品。就餐区域配置了食品加热、冷藏及饮水设备,还有折叠桌,方便航天员就餐。锻炼区配备有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用于航天员日常锻炼。通过天地通信链路和视频通话设备,可实现空间站与地面的双向视频通话和收发电子邮件。载人环境控制方面,相比前期载人飞行任务,空间站核心舱配置了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包括电解制氧、冷凝水收集与处理、尿处理、二氧化碳去除,以及微量有害气体去除等子系统,能够实现水等消耗性资源的循环利用,保障航天员在轨长期驻留。”

  一时间#航天员在太空吃什么#、 #为航天员准备120多种航天食品#的话题上了热搜,航天员在太空到底吃什么?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以为航天食品就是些压缩饼干和罐头,其实,航天食品远不止这些,科学家们把航天食品大体分为7类:

  6、自然型食品,地面上没经过处理的食品,如新鲜水果、蔬菜、面包、果酱等;

  从营养方面来看,航天食品必须符合失重条件下航天员生理改变的要求。有几种营养素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矿物质钙、磷、钾、钠:航天飞行过程中会导致航天员骨钙丢失,肌肉萎缩,红细胞数量减少,食品要针对航天员生理改变指数对膳食的营养素作适当调整。这就要求航天员的食物必须要能够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充足的钙,而且钙磷比例还要合适。还要做到限钠补钾,是为了防止心血管系统功能失调。

  维生素D:是很重要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因为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磷的吸收,所以航天员也要注意补充

  在世界航天食品当中,我国的航天食品具有中国特色,特别是传统的中式菜品都尽可能出现在航天食谱中,相比西餐更加色香美味,可口宜人。

  中国的航天食品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式上是以中式食品为主,搭配成的航天膳食具有明显的中餐特色,能够符合航天员的口味要求,比如膳食有主食和副食之分,主食主要以米面类的食物为主,副食讲究荤素搭配,在加工上注重色香味形。

  我国在神五时期就有了八宝饭、陈皮牛肉、酱牛肉、莲子粥、绿茶、墨鱼丸、牛肉丸等等,发现这些航天食品还都是颇具中国特色的。

  现在,我国科技工作者已开发了上百种航天食品,尤其是这次神舟十二就为航天员准备了120多种航天食品,而且营养均衡口感好,可以想见,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我们的航天食品会更加丰富,给航天员提供一个舒适的饮食条件。

  为了让航天员能够更好地度过这三个月的太空生活,飞行乘组被允许携带少量的私人物品。出发前,三名航天员在接受总台央视记者专访时,分别透露了自己计划带哪些私人物品陪伴自己度过太空之旅。

  汤洪波:我给我们家儿子录了很多平常生活的视频,我偷偷录的,我准备带上去。我们家儿子特别幽默、乐观,是我的骄傲,我很喜欢他。所以说,这些家庭生活,包括我爱人一起生活的一些录像,我带上去平常看一看,也是工作之余的放松。

  刘伯明:我现在准备带一个全家福,带一个牛娃娃,牛气冲天嘛。还带了一小袋助我睡眠的。有的跟着天舟上的,有的跟着核心舱上的,还有随我们载人船一起上的。

  聂海胜: 私人物品也都有,作纪念的、作吃的、作展示的都有。到时候展示的时候大家可能也会看到。

  热读丨46岁“丧尸哥”刷屏,背后故事看哭400万网友:如果你觉得生活太难,就来看看他

  热点丨北大“最丑”数学老师爆红全网:哈佛为他打破百年校规,不愧是中国最传奇的天才!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