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家住河北保定的农民许峰遇到了一个小小的烦恼:“网购已经普及多年了,我经常刷短视频,网上下个单,买些村里买不到的东西。不过,最近我想给孩子买一些新式冰激凌,却发现没法配送到我们这儿,因为冷链跟不上,商家不往村里发货。”
许峰的经历,折射出县乡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的短板,也正是当前政策集中发力、加快补上的重要方面。
近日,商务部、国家邮政局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升级改造一批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促进县域快递物流资源整合,建设一批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提升公共寄递物流服务能力,争取到2025年,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县县有中心、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
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都对物流下沉充满期待——乡村消费者期待着购物更便捷。
家住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玉园村的傅章凯说,尽管目前自家及周边农村的网购很方便,可以省去逛商场赶大集的奔波,但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仍有待解决。“在乡村进行网购,最不方便的地方是从镇里配送到村里这‘临门一脚’。除了家电等高价值商品,普通的快递往往被直接放在镇里的快递点,不继续往村里送。同时,我们这边的村子很多在山里,不够集中,所以去镇里取快递也不方便。希望《通知》的相关政策落地后能进一步改变这种情况。”他说。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农民杨飞是一名乡村淘宝商户,主营当地冻干蔬菜等特色农产品销售。“早些年,快递很难下乡,我们的冻干蔬菜产品在加工厂生产出来之后一般要先转运到县上的仓库,再从仓库发货。一来一回,物流时间长了不说,流通成本也高出一大截。后来,我们和一家快递公司合作,每单物流成本才降低了0.35元。”杨飞说,如果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村里的新鲜农产品会卖得更好,村民收入也会涨起来。
苏宁易购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内递配送采取层层下沉方式,由于成本、人手、地理条件等问题,难以将每个包裹都准确无误地配送至收件人。补齐县域商业基础设施短板、改善优化县乡村物流渠道很重要。“近几年,我们依托1万多家零售云门店实体、全国60余个物流基地,服务范围已到达全国98%县镇。”该负责人说,《通知》鼓励大型电子商务企业、流通企业以县镇为重点,下沉供应链和新型交易模式,推动农村流通设施和业态融入现代流通体系,这给企业布局下沉市场明确了方向。物流配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也将使商业运行更畅通。
打通“最后一公里”,将发力补上哪些短板?让低温冷链抵达更多村镇。《通知》强调结合农产品生产情况和物流集散点网络布局,在具备条件的县域或特大镇建设具有商品化处理能力的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推广移动式冷库。同时,加强农产品供应链建设,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完善具备物流集散、低温配送等功能的冷链设施。
村里将建起物流服务站。《通知》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加强县乡村快递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不仅如此,还要依托村邮站、益农信息社、村委会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夫妻店、便利店、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等便民商业设施,设立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实现“多站合一、一点多能、一网多用”。
快递物流资源将展开合作,提高效率。《通知》提出引导电子商务、邮政、供销、快递、物流、商贸流通等各类主体开展市场化合作,推动仓储、揽收、分拣、运输、配送“五统一”,场地、车辆、人员、运营、管理“五整合”,提升快递物流配送能力。《通知》鼓励具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