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的‘新庙会’,一年比一年‘高大上’。今年,安乐园、莲湖糕团店、李记锅贴这些老字号和网红店都来了。”6月11日傍晚,家住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岱山片区的居民李莉,特地没吃晚饭跑到家门口“赶集”。没一会儿,左手托了盒锅贴、右手捧着碗赤豆元宵的她,就“混”了个肚儿圆。
此时,岱山中路南沿段及岱山南路中段,已全部封闭为新市集举办地。沿街出摊的餐饮商家有70家,还有一溜50辆私家车排成“后备厢市集”,便民服务队则组团出现,众多文创商品等也摆出摊点……鳞次栉比的摊点迎来摩肩接踵的人群,两天的“庙会”,逾10万居民参与其中。
2020年6月,为拉动消费、打造平台,西善桥街道的“新庙会”6月6日在西善桥街道岱山片区拉开帷幕。辖区居民准备了舞蹈、白局、红歌联唱、诗歌朗诵等,精彩的文艺演出、怀旧的露天老电影、各具特色的中西小吃、丰富的文教产业展、贴心实用的便民服务、创意无限的“后备厢”跳蚤市场,吸引了十万余人次享受家门口的“饕餮盛宴”。
为拉动消费,第一届的市集由西善桥街道“主导”主办,吸引了60多家商家、50台私家车、20多个文创产品商铺参与,使得地区缺少大型商贸综合体导致的居民消费水平“骤然提升”,街道的9424电影工园、“理想教育小镇”建设等重点工作也因“闪亮登场”而深入人心。
去年此时,新市集“更新迭代”,推出首届南京西善民歌节暨第二届岱山新市集。用人文习俗拓展文旅产业新空间共识、西善民歌文化传承基地同时揭牌,以此为契机,第二届岱山新市集打上了鲜明的文旅产业标签。
一串数字,让西善桥街道发现“赶集文化”大有可为——500斤龙虾、3000只酱鸭头一小时售空;为期两天的夜经济岱山新市集日均人流量超过11万人次……摒弃此前的食、游、购方式,第二届市集加入“文、娱、展、演”等元素,突出赶集文化和城市记忆,帮助本地居民找回了期盼已久的亲近场景,也吸引周边市民慕名前往。新形式、新内容点亮夜岱山新消费、新体验,让聚力发展文旅产业的西善桥街道捕捉到了新消费可持续发展的“密码”。
第二届市集,市场化运转的模式,让“政府主导”渐渐退出“主阵地”,转为由专业团队执行。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文博考古学者王志高提出,“太多的城镇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丢了城市记忆,沦为千城千镇一面,留不住人,自然兴不起产。岱山市集,值得长期坚持下去。”
今年6月,民歌节和新市集再度来袭,岱山人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盛会”。民歌主题文艺演出共35个节目、70家餐饮小吃、50个“后备厢”、20多个文创产品和便民服务摊点,统一的招牌、整齐的摊位,一眼望去既有档次又有特色。南京老字号协会等单位慕名而来,使得四川酒家、永和园等“老南京”耳熟能详的店家蜂拥而至。
“六朝文物绘”作品图片展、茶礼香艺插花等表演,则让市集既热闹又不失文化底蕴。“今年的市集,已基本实现市场化运作,而非政府支撑,这是‘岱山新市集’能打响品牌、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西善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如铁说,“市集拉动了消费,岱山夜市品牌逐渐打响,西善民歌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嵌入其中,引导了区域文化氛围的‘向善’,这是西善的消费新场景,更是岱山居民乡愁记忆的‘再现’。”潘玉章
南京日报社主办南京日报总编辑:丁辉宇国内统一刊号:CN32-0030南京日报广告刊例表南京日报信息热线南报网新闻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