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通过照片回想这一路走来的快乐和艰辛

  40年前,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牛肉炖土豆”;

  这40年,社会和经济呈现几何式发展,摄影师以记录时代为己任,用影像作为日记本,用相机为这个时代描绘了全景式的速写,这是时间带来的诗意和力量。

  本书精心选取了300余幅中外摄影师的作品,多维度、客观地展现了1978年至2018年,中国人在衣食住行、消费理财、社交互联等诸多方面的变化——也许我们没法找回失去的时间,但可以打开影集,通过照片回想这一路走来的快乐和艰辛。

  199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曾在中国青年报担任图片编辑、摄影记者10年。8次获中国新闻奖一、二、三等奖,以及“人民摄影报杯”年度杰出图片编辑奖,两次荣获年度“十佳青年新闻摄影记者”称号,获第四届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2000年6月,创办了图片版权互联网交易平台——视觉中国,目前担任视觉中国执行董事、总编辑,同时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图片产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版权协会理事。

  背景墙上出现了商业广告,而商业广告的出现,意味着街头广告在政治宣传之外,有了新功能,这也是时代开始变化的街头表征。

  当时,可口可乐仅限于在涉外饭店、旅游商店出售,所以购买者一般为外国人。可口可乐是美式生活的象征,它的身影常作为开放程度的显性指标。

  1980 年冬,在北京故宫午门前,一辆红旗轿车被当作了照相的道具。李晓斌/摄

  在改革开放初期,轿车并不多见,这其中蕴含着不可多得的商机,而这张照片则完美地体现了市场经济大潮对于传统体制单位的冲击——那块“遮羞布”尚未被撕下。

  1978—2018年,回首中国摄影的40年,就如同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我们所在的城乡一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影像不再是“高大全、红光亮”,它从空中渐渐回到人间,从英雄模范渐渐回归普通百姓。自四月影会、星星美展始,摄影人开始在禁锢中渴望一丝突破和解放,这种挣扎和渴求新鲜空气的愿望能够清清楚楚地在摄影作品中得到印证,摄影意识也从塑造、附和逐渐变为创造、表达。正如法国摄影师阎雷说的:“1979年,当中国一夜之间突然向世界敞开它的大门,批准第一批旅游签证时,我自己仿佛体验了一把神性的经历……与我分享当代中国激变所掀起的引人入胜的巨浪。我所依赖的是时间,是努力,是旅行,是一遍又一遍地去看,去发现更多……”

  1988年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于海口市正式挂牌。黄一鸣/摄

  曾长期作为广东省下辖一个地区行政单位的海南正式迈出了升级为省级行政单位的第一步,并随后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1988年,在大同至北京的硬座车厢里,人们愉快地交谈着、玩乐着。阎雷/摄

  这样的火车曾经极为常见,车厢里人多、拥挤、嘈杂,车票也分为站票、硬座、硬卧、软卧等。不过如果是春运,车厢里必然不会这般宽松。

  1989 年年底,在四川省资中县举办的一场文艺演出中,一名舞者正在表演当时最流行的霹雳舞。王定浩/摄

  在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霹雳舞曾风行中国大江南北,成为当时最流行、最酷的一道风景。追赶时髦的青年,也大多会来一段劲爆的霹雳舞。

  其实变革的萌芽,不光在普通民众中有所体现,作为知识和艺术精英,摄影师群体寻求改变的愿望更为强烈。这种对于现实和自身命运的关注,很快在“纪实摄影”中得到体现。在1988年11月的北京国际新闻摄影周上,“摄影术发明150年”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