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素材积累 100篇最新时评中精选出的抗疫素材!写作必备,推荐收藏!
11.期待下一个“零” (零「比喻、象征」:疫情结束再没有新增的冠状病毒感染者)
织密防疫网络,“云防控”强信心。搭建便利桥梁,“云服务”暖人心。筑牢战斗堡垒,“云传播”聚民心。这是新闻晚报评论的标题和框架,论述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云端”抗疫,观点新颖别致,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高考写作完全可以参考。
国之领导者,在参战,筑起精神防线。国之脊梁者,在参战,筑起科学防线。国之冲锋者,在参战,筑起攻坚防线。国之守卫者,在参战,筑起身边防线。这是华龙两江评的标题和框架,论述的是举国上下,共同“抗疫”。面对疫情,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守土有责,共同铸就一条钢铁防线。当然,会有不同的角色分工,像钟南山,是国之脊梁者;像白衣天使们,是国之冲锋者,而在后方生产物资的企业、宅在窝里做好自我防护的普通人,是国之守卫者。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共同铸造抗疫防线.向抗疫幕后的“隐形战士”致敬
这是金羊网的评论,关注的是“隐形战士”:疾控人员。在抗击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诊断、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隔离和被污染环境消毒。在这五个环节中,除了救治环节由临床医生承担外,其余四个环节均由疾控人员负责。可以说,疾控人员事务多、责任大,但往往不处于聚光灯下,而是在一线奔波,某种程度上属于“隐形战士”。金羊网这篇评论,就是向这些身处幕后的隐形战士致敬,视觉独特,观点犀利,写高考作文,可以参考和借鉴。
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每天拖着一双不方便的腿脚,带领医护人员“保卫武汉”,已连续30多天奔走在抗疫一线。这个没有被自身疾病和疫情吓倒的男人,在得知同样在医院工作的妻子感染新冠病毒时,才害怕落泪,因为担心失去她。(澎湃评论)
所谓英雄,不过是平凡的勇敢。疫情当前,医务工作者“逆行”走向一线。解放军医生刘丽因为长时间佩戴护目镜和口罩,脸庞留下深深勒痕;90后护士单霞为避免毛发沾染病毒,毅然剪掉了自己的长发;初为人父的90后高铁随车机械师陆德茂在大年初一接到单位的备乘电话后,放下熟睡的儿子紧急归队…..他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逆向而行”,在“大疫”中书写大义,用真情与大爱、勇敢与奉献,集结成万里神州抗击疫情的硬核力量。(汉网)
近日,天津市的一次疫情病例分析收获许多好评。做分析的天津市疾控中心专家张颖也成了“网红专家”,被誉为追踪病毒的“福尔摩斯”。张颖将某百货大楼发生的聚集性疫情详细拆解,还原了疫情从外地输入又在百货大楼内传播的过程。“福尔摩斯式”疫情分析的看点不在于推理小说一般的故事性,而在于相关人员、相关机构表现出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精神。这是战胜疫情所必需的武器。
疫情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行动中。有三个名字,已被刻在了公共记忆墙上:李文亮,张定宇,张继先。李文亮,疫情“吹哨人”,最早向身边人发出预警,甚至因此而被“训戒”;张定宇,为了抗疫,起初隐瞒自己身患渐冻症,也无暇顾得上照顾被感染的妻子;张继先,疫情上报“第一人”,也是湖北省首个为疫情防控工作拉响警报的人,一个“流干了一辈子眼泪”的人。(新京报评论)
一个“普通”的人,说了一些“普通”的话,因缘际会成了无数普通人心目中的英雄。这并非反常。英雄从来都是不经意间从茫茫人海中走出来的,亮相时还难免遭遇误解、争议、苛责。直到时间验证了他们的判断力与担当精神,他们才会发出光来,照亮时代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