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明确物流业转型升级路径建设五大物流群

  11月6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通知,转发了省经信委制定的《山东省物流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5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山东省物流业的发展状况如何?为什么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升级的路径又在哪里?《方案》给出了解答。

  说起物流,人们接触最频繁的大概要属快递包裹。仅去年“双11”期间,全省邮政系统网运环节就分拣封发国内小包195.6万件。

  业务量逐年激增的快递业,只是物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侧面。但是物流运行成本较高等问题,则影响了物流业的更好发展。据统计,2014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9631.7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为16.2%。

  “这个比率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但运行效率较低。”省经信委交通与物流处处长谭颜铭介绍,随着人力、土地、燃料等成本不断升高,物流企业成本上升压力进一步加大,平均利润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再者,我省各类物流企业发展却很不均衡,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较弱,存在发展方式粗放、运输效率低、服务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谭颜铭直言,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一般性的运输、仓储服务,难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要求。

  另外,我省物流园区建设也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一些物流园区建设定位不明确,服务功能较低,没能与当地产业集群、产业特色和交通网络有效结合,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物流园区网络体系尚未建立。“物流基础设施之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衔接、不配套,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谭颜铭说。

  《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省将基本建立布局合理、信息畅通、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具体目标为,到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2%,占第三产业产值由现在的14.9%提高到16.5%;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下降到15.8%,物流业对我省经济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

  省经信委副主任高方告诉记者,按照《方案》的愿景,物流业与工农商贸企业联动发展水平届时将明显提高,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信息技术服务和供应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和一批专业化物流企业,培育一批物流品牌企业。

  同时,物流园区(中心)等网络体系布局更加合理,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等现代物流运作方式保持较快发展,物流集聚发展的效益进一步显现。

  在物流技术装备方面,应用节能环保的先进技术、装备继续推广,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物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快速推进,物流业的总体能耗和污染排放水平进一步降低。

  “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推进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是推动我省物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省经信委主任钱焕涛说,我省现有2个国家级、7个省级、8个地区级物流节点城市和29个连接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县级节点城市,要进一步发挥节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区域物流发展。

  按照省委、省政府“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方案》重点规划建设和推进五大物流区域。

  东部港口物流群:以青岛为龙头,烟台、威海、日照为重点,充分发挥港口设施功能完备、经济外向度高、发展潜力大的优势,重点发展外向型物流、保税物流和辐射型物流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