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祀节等。清明节源自上古时期的祖先信仰和春祭礼俗。
今天《声音的行者》与朋友们分享的是超全的清明节朗诵文本素材汇总推荐。霏霏细雨,点点愁思,与春天同行,希望与思念同在。清明时节,追思亲人,缅怀先烈,致敬英雄。欢迎转发和收藏~
作者:王瑞,笔名东方人,中央电视台节目策划人 ,编剧,诗词作者,中央电视台大型专题节目《中华长歌行》策划人、撰稿人,曾参与近百台电视节目及大型活动的策划和撰稿,《中华颂》——东方人诗文集作者
作者:宋青松,著名词作家。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类领军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音协“金钟奖”等奖项获得者。从事创作30多年,创作歌词作品1000余首,出版歌词集三部,代表作《长大后我成了你》,主要作品有《学做雷锋》《到人民中去》《我把健康托付你》《大国工匠》《老刘》《和父母照张相》《你给我美好前程》等。参与创作的作品还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金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全国总工会五一文化奖、中国人口文化奖一等奖、中国音协金钟奖声乐推荐优秀作品等100多项奖励。
作者:孙悦斌,声音的行者特约朗读嘉宾。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2005年被聘为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2019年被浙江传媒学院聘为中国播音主持史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声音者大本营创始人,从事声音事业三十余年来,被称为声音圈的“多面手”和“杂家”,在影视剧、纪录片、广告配音及朗诵演播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卓越成就,媒体称他可代表“中国声音”。著有《声音者》一书。
作者:江南梅:本名余昭昭,被称作“新古典主义”诗人,生于1964年,浙江鄞州人。2018年10月26日去世。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写作,诗歌散文小说均有涉猎。
清明了,雨下或不下,我还是想去青绿的麦田边坐坐,看对面那座青蓝的山,看山坡上那遗望的村子,看村子里那一棵棵老柳的嫩枝,看嫩枝里透出粉色的杏花,还有那灼灼桃花。我想,此时,远去的父母一定也在牵挂,一定在某个地方,期盼着我的归来。要不,这清明的风儿这么柔软,一丝丝拂过心头的,总是那浓浓的乡愁。
清明了,踏青,插柳已成了岁月,思念在哪里,心情就在哪里。望着冉冉升起的晨阳,望着弱弱小草,望着几朵深情的野花,望着偶尔飞过的那只憔悴的蝴蝶,此时,孤独的不是小河里潺潺的流水,不是流水里找不见家的鱼儿,不是晨阳下那只单薄的野鸭,不是野鸭翅尖边那凄美的彩云,更不是树梢上忙碌搭窝的喜鹊,不是喜鹊唇边那根枯瘦的树枝,不是垄边那瑟瑟瑟发抖的叶子,不是一只麻雀蹲在不远处低低的鸣叫,孤独的是没有父母的清明节,我又去哪,我将去哪,恋或不恋,念或不念,已没了归途。
清明了,细雨纷纷,我在雨里思念,风清云淡,我在心里思念,几多惆怅,几多牵挂,几多泪水,我想问啊!远在天堂的亲人啊!为什么你们陪我长大,不陪我变老,为什么,日子好了,你们还要撇下我就走,为什么,再喊你一声爸妈呀!我在地上,你在地下,为什么,为什么呀!没有你们的清明节,让我如此孤独,寂寞啊!
拂去晶莹泪水的不是岁月,是弯弯的羊肠小道,是袅袅炊烟的小村,是老柳树下你期盼的目光,是你牵起我的手那句,儿呀!你瘦了。归期漫漫,心已落脚,老屋旁的石磨还在,屋檐下燕窝还在,那窗,那门,那熟悉山山水水,草草木木还在,却再也听你见你叫儿的乳名,再也看不见你蹲在墙角边抽着旱烟,再也听不见每一次出门时你唠唠叨叨的叮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