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淅淅沥沥的雨还在下着,南方的龙舟水如盆泼,我收起雨伞擦拭着湿热天气下额头滴落的水珠,向吧台后方偷懒的服务员要上一份咖啡,等待着一位朋友的光临。滴滴滴,微颤的桌面上,手机屏幕告诉我,我的朋友还在穿越大雨,还需静等时间流逝。
叮呤叮呤,门后的铃铛摇晃宣示着我要等的人已到来。“最近我发生了一些变故,想买一台相机拍照记录一下生活!”许久未联系的朋友想向我咨询关于相机的选择。
在如今自媒体发展迅猛的时代,你只需在磅礴的互联网上,输入需要的关键词,网络便将海量的“自己”推向你,推荐相机和小白入门摄影等视频早已不是付费资讯内容。而你只需找个时间,舒舒服服的躺下,走马观花的看上几遍,便可称自己是一名了“摄影师”。
“你为什么不使用手机来拍摄呢?现在手机影像性能这么强,你可以下沉去学习如何拍摄,去思考拍摄基础的三要素,去把握种种成像以及一张好照片的变量。我这边还是建议你选择用手机记录下生活,毕竟相机又大又沉,还有那么多控制选项!看到相机屏幕的菜单界面那么复杂,你不会头大吗?”我语重深长和朋友说道。
其实当我们在挑选一台适合自己的相机时,会有很多老生长谈的问题:你为什么需要一台相机?因为在当今手机的像素已经能做到惊人的一亿像素,例如索尼手机使用了一块一英寸Exmor RS CMOS影像传感器。还有vivo开创性的在手机中放入了微云台技术,并且使用蔡司T* 镀膜的镜头,去帮助手持拍摄稳定成像。另外我们熟悉的一加10 Pro 使用了自研的Maris Silicon X影像芯片,且采用哈苏色彩科学。种种手机影像高性能配置,揭示着拍照和摄像不只依赖于标注为专业领域的的DC和DV。
“也是,我前几年买的华为P9好像就联名那个徕卡,现在用它拍出来的照片也还挺不错的,但是我好像听说,小米好像最近也要联名徕卡了”,朋友似乎记起手机影像的事了。
早在2016年,华为手机先人一步,开始与相机影像老牌厂商徕卡开展合作,共同成立了麦克斯·雷克斯影像工作室,意在更多方面推进手机影像能力的全面发展。这不仅仅是体现在摄像模组中加入徕卡认证的(其中一颗为1200万的黑白摄像头)双摄,更是在新光学系统、计算成像、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开展联合研发。当时不少人认为华为和相机厂商联名,其营销意义大于功能意义,或许是一场营销噱头。但是不可置否,直到现今为止,P9作为华为第一款联名徕卡的手机,其画质展现依然出色,这不是简单的冠名,也是真切的用效果事实证明。
“对呀,手机在以前是作为通讯工具,来进行远距离的信息交换,更是缩减了世界的大小,你看,你不是很久没有联系我了,一个电话,我就来见你了,或许我们还能合影一张,作为纪念呢!” 好友热情地想与我合照。
手机自发明以来,就不断被赋予更多新的通讯属性,包括信息传递、影像记录、娱乐生活等等。时至今日,手机已经智能的不像一件数码物品,大家的生活已经不可能缺失掉它了。那如何选择一台你心仪的手机呢?各大手机厂商为了让你选择他家的产品,不得不扩展出新的赛道,把你的目光从其他地方吸引过来,于是不约而同的开始盯上了影像这条新的赛道。
由此进入手机摄影的世代,它从最开始的硬件能力(传感器大小、光圈大小、像素的数量、防抖能力等)的堆砌,到软件系统能力的不断进步和优化。为了能争取更多的市场,每年都有新的产品出现,都有新的技术得到突破,手机厂商一直在寻找最佳方案,都想力图在小小的手机中做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影像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