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三角物流圈(1)主要物流园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流崛起,始于上海浦东开发和开放。以上海为龙头,由江、浙两省14座城市组成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以共赢为目标,努力
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流崛起,始于上海浦东开发和开放。以上海为龙头,由江、浙两省14座城市组成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以共赢为目标,努力突破行政区划限制,通过区内资源的整合与调配,初步形成不同城市的定位和分工,区域核心竞争力得以增强。
外高桥物流园区、浦东空港物流园区、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洋山港物流园区、上海吴淞国际物流物流园区、上海白鹤商贸物流园区等
宁镇扬物流区域(5个) 南京龙潭港综合物流园区、南京王家湾综合物流园区、南京机场物流园区、镇江港综合物流园区、仪征石化物流园区;
徐连盐淮宿物流区域(2个) 徐州淮海综合物流园区、连云港港口综合物流园区
苏锡常通泰物流区域(7个) 苏州唯亭综合物流园区、苏州港综合物流园区、无锡锡北综合物流园区、江阴港综合物流园区、常州新区综合物流园区、南通港综合物流园区、泰州港综合物流园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省市基本都已完成本地物流发展纲要或规划的编辑工作,并已进入实施阶段。
上海重点发展和建成了4个(3+1)大规模的现代物流园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浦东空港物流园区、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洋山港深水物流园区;特别是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一期工程水工码头全部完成,4条小洋山隧道已经贯通,全长32公里的东海大桥基础部分全部完成,主要从事相关海关业务的海关查验区、港区辅助区等已初具规模。
浙江以杭州湾为先导,主动接轨上海、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公路、港口、航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实现全面进步;宁波、舟山等口岸通关实现全面提速。
江苏省政府2004年初投资规模150亿人民币启动大批新的物流项目,建设苏州白洋湾等物流园和物流中心。
天津:天津空港国际物流区、天津保税区物流园、天津散货物流园区、天津物流货运中心等;
辽宁:大连国际物流园区、开发区大孤山半岛国际物流园区、甘井子陆港物流园区、大连港老港区市域物流园区等;
山东:西部物流园区、西北部物流园区、北部物流园区、东部物流园区、青岛前湾港物流园区、青岛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区、青岛老港物流园区等。
自2002年起,环渤海区主要省/市从土地、税收、资金、行业管理、对外开放等方面,纷纷出台鼓励性政策,以改善物流发展环境,先后制定物流发展规划。
环渤海地区主要省/市都在积极实施相关的物流规划。如天津市港口、机场、公路、铁路等物流节点的七个标性物流园区已经初具规模,12万平方公里的天津港散货物流中心、集装箱物流中心20万平方米示范区、保税区国际物流运作区20万平方米的示范区和9000平方米的的立体仓库、开发区20万平方米的海泰工业物流区、0.95平方公里的空港国际物流保税区、20万平方米的天津物流货运中心和邮政物流中心都已经成功运营;北京已完成空港物流园区和通州物流园区,正在进行道路和配套市政府工程建设;青岛前湾国际物流区建成并运行等。
广州“三大五小”:“三大”:南沙物流园区、黄埔物流园区和国际空港物流园区;“五小”:芳村、白云、增城、花都、番禺综合物流园区;
深圳六大物流园区 盐田港区物流园区、机场航空物流园区、平湖物流园区、龙华物流园区、前海湾物流园区、笋岗—清水河物流园区